我国成为全球前三反倾销案件发起国学者提出,政府应退出具体应诉工作本报记者 仇健
“我国不仅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,同时也逐渐成为全球前三位的反倾销案件发起国。”昨天,由省法学会WTO法研究会主办的2007年年会在杭州召开。与会学者提出,“作为世界贸易大国,面对反倾销案件的来袭,在我国企业积极应诉的同时,政府应提出具体案件的应诉工作,发挥企业的应诉主体作用。” 2006年,我国贸易额已超过1.76亿美元,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,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,进口7916亿美元。专家预计,今年很可能会超过德国,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,同时成为第一大出口国。 据统计,我国不仅贸易总量大,部分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的比重还很高。2005年我国大葱占日本进口总量的99.2%;鞋类产品在美国、欧盟、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0%、20%和67%;家居在欧洲进口市场上的份额由1999年的6%猛增到2005年的50%。 贸易规模如此之大,随之而来的是大大小小的贸易摩擦。以反倾销为例,1995年到2006年,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。据商务部统计,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“两保两反”调查86起,同比增长37%,涉案金额20.5亿元,与2005年基本持平,其中反倾销63起,涉案金额14.2亿美元。 可是,就在我们反复研讨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的时候,很多读者不知道,我国其实也是发起反倾销案件的大国,并且逐年增多。从1997年中国对进口新闻纸采取了第一期反倾销措施以来,到2006年底,我国累计对24个国家和地区44种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,对32起案件作出肯定性裁决,加征反倾销税。2006年我国对5种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0起,采取13个临时反倾销措施、22个最终反倾销措施,审结9起反倾销复审案件。由此看来,中国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前三位的反倾销案件发起国。 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、法定代表人张汉东说,“事实上,这种贸易摩擦并不可怕,个案的输赢也很正常。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我国企业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得到了提高,案件的应诉率已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的40%,提高到90%。”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,张汉东也提出,“目前应诉案件中,政府的主导作用明显,在国际上容易授人以柄”,因此,他认为,政府应退出具体案件的应诉工作,充分发挥企业的应诉主体作用。 |